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来球网苹果app下载 > 来球网苹果app下载介绍 >
开示“心息相依在外”的奥秘 尝有问曰:海印先生咬定心息相依在外,岂不虞其心息外弛,神气耗散乎?孟子云:气壹则动志,志壹则动气。又云:持其志,毋暴其气。盖心之所至,气亦至焉,心既向外,气亦随往,恐不合于返观内照,抱元守一之旨也。 曰:非尔之所知也,岂若普通人之心,奔驰在外则一往而不返,流连荒亡,魂驰魄丧,气动神疲哉。学道人之心,虽云依外,而实不离乎宗也。子为商人,即以财为喻,因人之于财,犹心之于息,定息于内,犹储财于家中而不用也。然谩藏诲盗,多积招殃,亦宜深虑(如修丹者饱暖思淫,及走丹等事)。依息于外,犹财不藏于家中,寄存于银行或钱庄以生息也。是虽不藏于家中,而财权仍在掌握,随时可以取用,且有子金可得,犹学道人心息虽相依在外,而元和不离于根源,操纵由己,苟时机一到,即可于虚空中攫得生气也。至普通人之心息外驰,则直将金钱挥霍于声色场中,财一出而不复归矣。是岂可同日而语哉! 今心息相依在外者,犹人出外营业也;相依在内者,犹人在家开张也。夫出外营业与在家开张,苟能如端木之理财,皆可获陶朱之富有,因其能相机行事,因地制宜耳。若用不识事务之外行经理,则无论其在内在外,皆须破产。学道之人,若认理不清,智慧欠缺,则决不能神而明之,临机应变。相依在外则浮游而无根,相依在内则执着而不化,譬如挥金如土之浪子,与一钱若命之财奴,两者皆是外也。 心息之依于内,即心定息调,神宁气静,是元和内运,非呼吸外求,火则为文火而非烈火,风亦非狂风而为薰风也;心息依于外者,即“内药还同外药,内通外亦须通,外炉增减要勤功,绝妙无过真种”也。又云:内有天然真火,炉中赫赫长红,丹头和合类相同,温养两般作用(按以上两首西江月,虽紫阳真人另有用意,然深合心息外依之原理)。夫温养者,即心息相依而不离也;两般作用者,即依内依外,各尽其妙也。又《清净经》云“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”,即依于内也;“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,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”,即依于外也。长生久视,炼精化炁、炼炁化神,则依于内也;忘形养气、忘气养神、忘神养虚,则依于外也。外其身而身存,后其身而身先,则依于外也;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,专炁致柔,能如婴儿,则依于内也。或依于外,或依于内,盖内外本相通耳。若论其至,则内即是外,外即是内,非内非外,即内即外,虚实相通,内外合一。因心息相依,神气既打成一片,外潜通乎造化,内恋结乎命元。精神即造化,造化即精神,故深根固蒂,卷之退藏乎密者,即能大而化之,放之弥纶乎六合也。尚何内外之可言乎? 盛按:上文我曾请教于某道兄,道兄为我开示,精醇通透,与昔日闻之先师所讲符契相合,故甚是佩服道兄之精论。今公布于博客,与同好共赏: 道兄开示曰: 其实这个“心息相依在外”的描述,我不太赞同的。为什么?因为鼻下径寸之地,并不是外,当然也不是内,而是不内不外之间。所以我认为准确的表述,应该是“心息相依于鼻下径寸不内不外之地”。为什么说这里不内不外呢?因为普通说的内,指肉身内部,外指于我身无直接关联的外部。而这个地方,既非肉身之内,又与人息息相关,是人身气息所及之地,所以并不是外。凡是人气息所及之地,严格说,都与人息息相关,这个范围,过去的秘传,是不离人身尺余之地,随气所及而定,当然也有的方法中,是以手外寸余之地为范围。这个范围,就是真正的不内不外之地,后来也有前辈叫它色法交关之地。因为是气息所及之处,所以是神气通灵所及,又不是肉身浑浊所在,所以古法中有不少传承,都在这片范围里面做功夫。西派有前辈把这里叫色法交关之处,是比较恰当的。如果仅仅是“心息相依在外”,那么为什么不远到千百尺外呢?为什么要贴近于身体呢?所以说我个人的看法,应该是“心息相依在不内不外”。 阅道兄之开示,则指“身外为海印医治遗精下手处”之谬论可休矣!丹道功夫能医治身病,可以说是修道过程中附件,若徒认治病乃丹道作用,错认牛刀而杀鸡,不识真面目远矣!不识丹道也必矣!错认门楣,犹如误走魔洞,危险矣!丹道之学者,不可不知之矣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下一篇:没有了
